民族唱法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

时间:2024-07-16 22:55:35
关于民族唱法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

关于民族唱法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

  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更能表达其内容与色彩,但是地方语与汉语普通话的总规律是相同的,因此用普通话来演唱也是行得通的。下面是民族唱法的歌唱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被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符合生理科学、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近代欧洲声乐教学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呼吸方法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是运用胸肋肌肉、腹部肌肉(特别是腹直肌)、横膈膜共同来控制气息的,是全面调动人体呼吸器官的综合能动作用,通过训练,能自如地控制歌声的强、弱、高、低。具体可以用快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慢吸快呼的方法来练习。歌唱发声的吸气最好采用鼻子和嘴同时缓慢地吸气,感觉到把气息吸在腹部和腰周围,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地呼气,呼气时发子音“S”,以检验气息是否均匀。在吸气的一霎那整个身体有松一下的感觉,意在放松打开吸气的道路,这样就会吸得很深。吸气讲究“深”而“适度”,不在于“多”,歌唱发声时“吸着唱”,多带点吸气的感觉唱,或者想“不断地加气”、“加强打哈欠”的感觉,即想着用吸气的感觉来唱,用上呼与吸的对抗,这样就有利于呼吸的支持,长期坚持练习就可以解决气息浅的问题了。

  二、要有正确的发声,也就是歌唱状态的发声。在众多的`歌唱学习者当中,平时练唱往往容易忽视呼吸和共鸣,缺乏“换声”、“混合声区”、“混合共鸣”等概念,只注重声音,用其固有的发声习惯和观念,片面追求声音效果,不调整共鸣状态,声音苍白无力,缺乏泛音光泽,音质疏散,甚至有“卡壳”的情况。

  要解决整体协调的歌唱状态,首先要强调深呼吸和深的气息支持点。其次,要求自然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比如用u、e、o母音作为稳定喉头的练习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坚固的共鸣管道,为声区统一创造有利条件。最后,要在(真)低声区、(混)中声区、(假)高声区内的每个音上都用“混合声”的科学方法来进行训练。比如用闭口哼唱练习是获取头腔共鸣、丰富声音共鸣色彩的有效方法。无论男女声,练习时要注意最好是中声区稳定后再进入高声区,形成一条让人感觉不出分有段节的音线。如果发声呼吸共鸣器官调配不当,可能就会导致声音的“滞重”。所以歌唱发声需要一个整体协调的歌唱状态,解决好呼吸和发声两大问题,才能为民族唱法打好基础。

  三、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所谓“字正腔圆”,“字”即指的是语音,“腔”指的是乐音,因为字是语音的记音符号,所谓“字正”就是要求歌唱时字或语音纯正。由于地方语言的方言影响,在歌唱语音声母中如“n与l”、“z、c、s与zh、ch、sh”以及韵母中的“in与ing”、“an与ang”等互相混淆,显然就破坏了“语音美”的要求。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歌唱前就必须“审字辨音”,对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音都要审辨清楚,并大声朗读,演唱时尤其是韵母一定要准确无误,做到“出字”、“引伸”、“收声”、“归韵”正确。比如韵母“an与ai”在歌唱中发音不准确,就会导致吐字咬字不清,字音模糊,有声无字,音包字等状况,影响歌曲的整体发挥。因此字头声母的发音一定要做到准确、短促有力,真切而清晰。

  有了语音字的美,还要与“腔圆”乐音美结合。民族声乐传统的“依字行腔”就是语音美与乐音美依循的方法。这里所指的“依字行腔”,就是依字、依语言的结构歌唱,与此同时,使发声、呼吸、共鸣与咬字、吐字的艺术处理,在融合互补、变换、抒情中或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以提高语音与乐音的审美魅力。民族传统声乐是以“声情并茂”作为歌唱审美魅力的标准,而“声情并茂”正是通过语音美与乐音美的统一来实现它的审美创造的。

  声乐艺术是通过美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及运用熟练的技巧,将三者有机地结合,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学习发声方法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字是语言的根本,情是语言的灵魂,任何“正确的科学方法”无非是实现优美歌声的手段而已。在我们的民族声乐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音乐文化,也不可把每个人的声音训练成一个模式,一定要注重个人的音色而发展,且不可模仿名人,必须要有个人的独特音色,掌握熟练的声音技巧,把握语言规律,用声音技巧塑造旋律的音乐形象,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才可以唱出更美更好的歌曲。

《关于民族唱法的一些基本训练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