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16 22:40:03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五篇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进行乘加,乘减式题计算,形成相应的乘法计算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口诀,并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背诵1---5的乘法口诀。

1、同桌合作练习

2、全班交流

3、板演写口诀

二、练习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1、了解题意:

(1)教师指导:每朵花中间的数要分别与花瓣上每个数相乘。

(2)学生各自试练习。

(3)指名分别说出每朵花的每个乘式的得数。

三、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四、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1、要求:看算式说得数,并说是用了哪句口诀。

2、指名开火车口答。

3、各自完成余下的练习

五、练习第五题

1、指导:读算式,说说分成哪两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如33+3,33表示3个3 ,+3再加上一个3,3个3再加上1个3表示一共是4个3相加得12。

2、同桌讨论每个算式含义。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谈话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二三得六 ( )

() ()=6 45=20

() ()=6 54=20

作业设计:

34 53-5

45 24-8

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董洪伟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4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15 ---16页,6---11题目

教学目的:

1、综合练习,应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地看图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归纳出是几个几相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乘法口诀。

2、板演:

111 111 11 11 11 11

?个?个

乘法算式是( ) 乘法算式是( )

3、计算

42-2 35+5 44-8

二、综合练习6---11题

1、练习:6题

a、指名说图意 b、各自列算式 c、集体交流 d、学生独立完成 e、指名说算式说出为什么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清楚是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2、练习7、8、9题

第七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明列式理由。

第八、九题方法同上。

3、练习第十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教师问:一辆汽车几个轮子?2辆汽车几个轮子?想想5辆汽车有多少个轮子就是求()个4是多少,怎么列乘法算式?

(2)学生看图,思考后回答问题。

(3)各自列式、交流

4、练习11题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图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学生观察图意,指名说图意,指出问题。

(3)学生各自列式,并解答。

(4)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弄清求什么

2、弄清是求几个几

3、列出乘法算式。

作业设计:

写乘法算式:

3+3+3+3=( )( )

5+5+5=( )( )

6 个2 相加( )

1乘5 (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6 3和7 5和9 10和6

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

⑴ 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第6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3、第7题

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能识别小数,正确得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

(1) 课件出示:书包4500元 油笔320元 铅笔40元 橡皮25元师:你觉得这些商品的价格合适吗?不改变原有数字,你能试着调整价格吗?

(2)汇报:

板书:45.00、3.20 、0.40、 0.25

(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认识小数点

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小数点

2、小数的读法

(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

(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法

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

(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

3、小数的写法

(1) 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

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 练习写小数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

(2)试填价格表

(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 认识一位小数

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

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练习:0.8米是( )分米. 0.7米是( )分米 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同学互说

(2) 认识两位小数

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

师:3厘米呢?18厘米呢?

练习:33厘米是( )米?0.72米是( )厘米?

(3) 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

(4 )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

(5) 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

举例:1米31厘米=1.31米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1、 想一想,说一说

(1) 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2)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3) 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 )元.

2、猜谜语

(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2) 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 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

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3、游戏:蜜蜂采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活动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活动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

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1) 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

(2) 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

(3)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 50002.54%380%=302.4(元)

国债 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讨论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

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

(1) 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 小组交流,共同探讨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

(3) 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议一议

(1) 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 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2、问一问

(1) 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多样的方法,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借助直观,领悟新知

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西省和四川省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的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说过面积?

生1: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2:水库的面积。

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二、 观察体验,感悟面积

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老师拿的物体是粉笔盒,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摸粉笔盒表面的。(教师示范用手掌摸粉笔盒的表面)

师:拿起你们的课本,像老师那样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师:用这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和课桌的桌面。

学生活动。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体,你能像刚才那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吗?小组同学摸一摸,看一看。

学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摸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课桌的桌面感觉怎样?

生:平平的,一片一片的

师:同学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出示一块黑板和一面墙的实物图)这里有一块黑板和一面墙,让小白兔刷黑板的表面,小灰兔刷墙的表面。如果两人刷得一样快,你认为谁会先完成任务?为什么?

生1:当然是小白兔先完成任务,因为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

生2:小灰兔要想先完成任务是很难的,因为墙的表面太大了。

师:是的,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我们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墙的面积小得多。你能上来指一指黑板的面积表示的是什么吗?墙的面积呢?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黑板的表面和墙的表面。

师: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生1: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生2:我家床面的面积比地面的面积小。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 出示两个长方形。(第一个大些,第二个小些)

师:我们来看这里的两个长方形,你能上来指一指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分别指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一下,这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哪个面积小一些?

生: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小。

(2) 出示教科书第75页例题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1: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差不多大。

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提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如果需要,可以使用。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比较的结果怎样?

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1: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2:用直尺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

生3: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摆,也能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3.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

师:你能一眼看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生1:可以用同样大的纸片去摆一摆。

生2: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

师:你有办法把这两个长方形重叠起来吗?

生:先在纸上把这两个长方形描出来,再把它剪下来,就可以重叠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2) 出示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

三、 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到中国地图上找一些省份,比一比面积的大小。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